《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 第1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斯太太目光在他和楚望身上游移,又补充一句:“葛太委托给三小姐的车夫。”
  斯太太客套道:“谢先生一同?”
  谢择益道,“不了,多谢斯太。我就在这里等。”
  仆欧带四位女士往楼上去了,谢择益随意找个沙发椅坐下来喝茶看报纸,许久了,仍能感受到那对母女频频投来的好奇打量目光。
  ——
  沪上大饭店一层有个大舞场,二层是半个平台,是吃西餐喝酒聚会的地方;边缘修了阑干,方便请歌星在一层唱歌,或是晚上众人跳舞时,二楼也能远远观瞻。三楼说是三楼,其实也就像是歌剧院里筑在高墙上一间一间的隔间,正好能容一桌几人吃饭,也能拉开帘子,临窗看戏。
  跳舞场已经收拾出来,陆陆续续有宾客进来。二层却清了场,二十余人聚在一张长桌上吃饭。
  四人在三层一间雅座落座,仆欧先递进一壶茶来斟上。
  从楼下上来的时间里,允焉已将楚望打量无数次,却怎么都挑不出她半点毛病。现在心里耻笑她那身风衣“兴许是仿品”,又想拿她与那军官的轶事来讥讽她。刚张嘴说出一个“那个谢……”旁边周氏在桌子下头狠狠掐她一把。允焉偏过头看周氏,周氏便横她一眼,叫她住嘴。
  斯太太听闻却接过话头去:“逊氏洋行,谢爵士长子?”
  楚望道,“不大清楚谢爵士身家。他与我姑母交好,由她托付,谢先生在上海方便照料我。”
  刚才那番打量,斯太太自然从楚望眼神里看得出她对谢择益压根没半点别的想法,有些流水无情的意思。她点点头意会,这才又同周氏母女讲奇闻似的说:“我从前在日本时就听说过,香港有位谢鸿爵士富可敌国,也不知真假。”
  允焉身体略略前倾,颇有些好奇。周氏垂眼喝茶,默不则声。
  斯太太又笑着打趣:“旁人说,‘有是有,只是不知道敌的是哪个国’。”
  周氏干巴巴笑两声:“不过是个惟利是图的奸商。”
  斯太太感叹道:“能惟利是图到一大帝国心悦诚服的给他授爵,也不是什么寻常人能办的到的。”
  周氏脸色一阵差过一阵,面上仍还维持着笑意。又拿日语叙了些只有在日本生活过得人才能懂得的陈年趣事,又将气氛缓和回来了。
  听得楼下有动静,楚望掀开帘子往楼下看去。声音大了一些,允焉探着头看了一阵,也坐不住了,走近她身旁往下看去。下头乌压压一群人,允焉一眼便见到一个清俊挺拔的影子,不由的小声脱口而出:“言……言桑哥?”
  带给楚望更大震撼的,是下面那群三五扎堆的,占据了她整个中学时代语文课本的人物;也是带给她支配了整个中学时代原始恐惧的一群——“朗读并背诵全文”们。
  允焉皱着眉头:“在英国时,我认得他们之中好几位。他们不是向来最不喜言桑哥,这一遭将他孤家寡人的请过来,打得是什么主意?”
  斯太太叹口气,“明知此路不通,他偏要行此路……老爷为此没少生气。知道你们姐妹两与他从小一块长大,这番叫你们听一听他如何在人前丢丑,回去耻笑他两回,叫他知道‘此路不通’,以后也不再由着性子胡来了。”
  周氏对于斯太太的心理是再明白不过。
  两位妙龄少女立在窗边,斯太太与她都看了一阵。不比较不知道,两个丫头一比,一瞬间她自己都觉得自己女儿的品味气势、什么都给她比了下去。
  “穿错衣服了。”
  周氏将种种缺陷都归结为着装:“今天不该耍聪明穿这身学生装,同那黑风衣一比,就像个上不得台面的中学生似的。”
  不过有件事她给忘了:她女儿本就还是个中学生。
  但是周氏知道她闺女文采极好。人有点本事放在那里闲置着,一有机会,总舍不得放着不用,她只怕允焉到时候沉不住气,一朝上前去为他帮衬,两人一道受这群文人鸟气不说,还容易丢人现眼。故在来之前同允焉再三交代过:“无论到时候旁人将斯少爷欺负成什么样,你若是有什么可以替他辩白的,只坐在斯太太身旁替他说两句;切莫去那群诗人作家面前多嘴。”
  楼下一群人刺来探去,楚望立在窗边听了好一阵,基本也算是搞懂了哪一位是几年级的语文书上哪一篇课文的作者了。
  实际上,这场“餐会”十分有名,有名到以至于能载入二十一世纪高中课本里。这是一场语丝、新月多年凌厉檄文论战的唯一一次停战,看起来是集体向归国才子的拉拢、是合起伙来将火力对准喝洋墨水、具有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文化界代表人物,实际上是因这批人之间有诸多私交,彼此对友人“婚外情”“三角恋”“滥情”“摒弃旧式妻子”的私事心知肚明,也因自己也与这些词语脱不开关系,故而在包庇友人的同时,也给自己撑起一柄□□;而《欧洲情书》问世与火热,正大大刺痛了这群文人的表面清高骨血,私下却滥情冷血的敏感神经。
  他们要向《欧洲情书》的作者讨个说法,要让他低头认错,向他们求饶;甚至于自己以身试法,表示愿意同他们同流合污,这才肯开尊口接纳他入“中国文坛”。
  她接着看下去。以周先生与徐先生为首的,就《欧洲情书》缺乏“中式幽默”率先对他口出刻薄之言,一说他的玩笑太过西洋式“刻薄”,故而不够中式玩笑“雅致”;言桑淡笑反驳道:“我全文里并无半个字与‘幽默’有关系。我不爱幽默,我只想刻薄。”
  他此言一出,在座许多人纷纷拍桌而起,诸如徐先生友人沈先生之流,一开始引经据典对他在内乱外辱之际却只醉心“通俗文学”“娱乐文学”进行批驳指责;言桑则优雅笑道:“沈先生一定是未见过我十五岁时的手迹了”。
  他说完这话,另一位张先生猛掼茶盏,满嘴喷雾的对言桑进行人生攻击,说他:“鄙薄、短浅、无趣”又“无半点民族气节,根本是给资本主义思想同化的异端,不配呆在中国大地”。不等言桑答复,郁先生干脆张嘴大骂起来,其用词之粗鄙如同山野村夫,跟所谓“文人雅士”形象没半点关系。郁先生成功吸引饭店众人目光,也将饭店中女眷臊得不行。
  当年这场论战的胜者之一的周先生,在他的文集中是这样记载这场论战的:“同赴沪上饭店晚餐会,席上有徐、周、沈、张……等人。席将终斯语含讥刺,直斥之,彼方争持,鄙相悉见。”一个“鄙”字,定义斯言桑为“卑劣之人”;这篇是非黑白颠倒的文章,却成功载入了史册,成为丑化斯言桑的著名段落之一。
  允焉气得脸黑一阵白一阵的,拳头捏的死死的,几次听到不分青红皂白的批驳与脏字,一下下捶在栏杆上。
  周氏见她状似忍耐不住,大声唤了一声:“允焉!”见自己失态,又微笑着补充道:“渴了就过来喝口茶。”
  斯太太与楚望都十分淡定的观望着。斯太太自然不用多提,楚望是早“熟读并背诵全文”过了的,甚至还做过无数篇关于这段论战的阅读理解,自然更不在话下。偏着头又听周先生说了一阵,这才起了身,对斯太太微笑着说:“我去替他说两句。”
  斯太太并未阻止。周氏和允焉都吃了不小一惊,尔后则脸上带着笑,本着以看她笑话的态度,更加用心的看楼下那场戏。
  楚望一掀酒红色门帘,顺着三楼栏杆,目的十分明确的朝那桌人走过去。
  彼时周先生正说着:“你们这类通俗文学作者,无组织无纲领;只知消遣娱乐,只知道迎合大众口味;不知道国之危难民之疾苦……你若说要挣钱,我的小说仍比你畅销……这位女士,你是?”
  言桑正皱着眉头听他口出狂言,一见楚望,眉头舒展,眼睛一亮,喊道:“楚望,你怎么来了!”
  她对他致以微笑。在那群男人的讥笑声里,她扭头对周先生说:“周先生,你为了庆贺你母亲生日,从世界书局买了两套二十四本小说寄回家给她。请问这套小说,是谁的?”
  周先生一惊,显然没想到自己如此私人的书本订单竟也被旁人窥探到,“你、你从哪里知道的!”
  “周先生买的那套书,是斯先生著的《欧洲情书》,与《迷魂游记》,”她毫不留情面的,继而微笑道:“母亲不读儿子铺天盖地的大作,偏爱不入儿子法眼的斯言桑先生的著作。”
  周先生哼笑道:“封建妇人偏爱这些没有价值营养的消遣之作无可厚非,即便是我母亲也难免随了大流。”
  她接着说:“那么你是否想过,你母亲明是叫你替她买书,实是想以她微不足道的力量,叫他儿子知道他老家里还有一位‘死要做周家人的鬼’的结发妻子被他冤枉耽误了一辈子!”
  周先生脸色一阵发白,还不及开口,徐先生先受了刺激,“口出狂言!”张先生更甚:“万恶旧式婚姻本就是糟粕,何不摒弃而后快!”
  楚望盯着这两人笑:“张先生的‘青岛艳闻’‘风流蕴藉’在徐先生口中,竟然是值得歆羡的‘展颜艳遇’。见《欧洲情书》就有如此过激反应,难怪难怪。”
  见她批驳友人徐先生,沈先生不悦:“你是什么人?小小年纪,就要做教母第二?”
  “教母敢骂徐先生婚外情,觊觎他人之妇,你呢!”楚望笑道:“哈!好啊。好一出互相包庇的好戏。无怪乎今天你们将斯先生请来这里,原来本就是沆瀣一气。”
  周先生道:“这是我们语丝与新月餐会,一言一句都是要记录下来的。你一介妇人,无名无姓,便不要来捣乱了。”
  楚望笑得更开心了:“周先生,想好怎么写了吗?‘席将终斯语含讥刺,直斥之,彼方争持,鄙相悉见。’是不是?”
  郁先生用英文大喊仆欧:“可否将这人请出去?”
  仆欧过来以后,斯言桑笑着说道:“这是我未婚妻子,请勿将她赶走。”
  仆欧疑惑间,言桑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