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第2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老爷子看着家中后辈欢欣鼓舞的模样,嘴里一句娘西皮的叫骂还是憋了回去,他没想到赵家那小狐狸竟然来这一招,这离间计使得,可真有沈炳文的风范!
  拉拢到唐耀山,泰平帝松了一大口气,同时自信心大涨,看吧,他对内阁也不是毫无办法。
  赵秉安倒没有他这么乐观,因为据手头上的消息,近来江南各大士族频繁进出沈顾两府,他怀疑这里面有沈炳文的手笔。
  沈首辅接纳宗族建议,同意过继新科探花沈栗为后嗣,这件事已经传遍了京城上下。
  不过几日,烟袋街与沈氏宗族关系破冰,江南士族悉数登门拜访,首辅党下势力激增,这时候,顾椿的摇摆不定让人很是不安。
  赵秉安倒是藏着苏袛铭这张王牌没用,可是经过苏泽衡的“殉国”,苏家元气大伤,早就从江南魁首的位子上跌了下来。苏袛铭现在明哲保身,行事十分低调,未必愿意顶着众多压力在这时候站出来。再说了,苏氏庞大的根基他尚且吸纳了不到百分之一,这时候苏老头要是有什么差池,他得亏死!
  把话掰碎了摆在御前,赵秉安直言这事该怎么办还是要圣上拿主意。
  对付顾椿有一个百试百灵的大杀招,端看泰平帝舍不舍得。
  事实上,赵秉安太过高估太子在新帝心中的分量,当夜,乾清宫即下圣谕,挪太子于东宫,着内阁重整詹事府。
  次日,顾椿清晨入宫面圣,全权接掌东宫,此后,这位阁老久留禁苑,并借由吏部的便利,大肆扩充新任东宫党的班底。
  泰平帝好似开了窍,竟对顾椿十分倚重起来,不仅加封太傅,而且时常留宿乾清宫,彻夜商讨国事。一时间,顾氏在京城水涨船高,隐有大朔第一世家的架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六月夏至,何府突然爆出了丧信,何懋林于十一日深夜发病,不治身亡。
  朝堂上下已经铺垫了好些日子,可乍一听死讯,还是有无数人抱拳含恨,只要半个月,只要何阁老能再拖上半月,江南的局势就不会那么被动。
  十三省总督入朝述职的诏书迟迟不发,任谁都知道圣上在打什么主意,可现在顾阁老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跟沈首辅掰腕子,压根不顾大局。
  内阁连夜开会,商讨何懋林的身后事。
  加恩赐字这都是小节,关键是阁老继任人选上吵得不可开交。
  沈炳文冷眼看着顾椿上蹿下跳,勾连各部,就是不为所动,他确实大意了,何府那么要紧的地方居然出了篓子,还被邵家小儿抓住了先机,委实是个败笔。
  以沈首辅的阅历,不会看不出来黎焕中就是个傀儡,旧东宫党现如今把持在两个年轻人手里,邵柏博这个小子藏了数年,一出手,丝毫不逊色于赵秉安呐。
  沈栗侍立在叔祖左右,没有错过那略带遗憾的眼神,他攥紧拳头,心中很是不甘。
  朝中六部有威望有阅历的老大人都死在了党争中,内阁想擢人上来,除了黎焕中还真的没有别的人选。
  首辅座下数位门生,纷纷上书,力荐河北总督蔡川廷入阁,论政绩,黎焕中连给他们大师兄提鞋都不配,哪来的脸忝居阁老之位!
  对于这种情况,泰平帝也早有准备。大朝会上,邵柏博以翰林掌经的身份谏言,河北总督蔡川廷功绩卓著,然隆宝三年秋闱大考,北直隶境内数名士子科场丧生,这件事是否证明蔡川廷不重教化,怠慢科举国政,不堪为天下读书人的表率。
  邵柏博一刀封喉,他不仅想绝了蔡川廷入阁之路,还想让人在士林中再无立足之地!
  吏部高层齐齐哑声,他们想辩解,可去年苏次辅麾下那场大地震他们也都参与其中,那件案子是先帝坐实了的,甭说他们就是圣上也不能改。不管蔡川廷与科举士子案有无联系,事情发生在河北境内,这锅总能甩到他身上。
  工部唐老尚书适时的出来打圆场,不要闹,不要急,凡事都有商量的余地嘛。吏部就把阁老之位让出来,人家也不会穷追不舍,死咬着蔡川廷不放。一个注定抢不着的阁老重要,还是一个根基深厚的总督重要,这算盘怎么就扒拉不过来呢。
  内阁里几位哪个不是人老成精,唐耀山这句话偏向很明显了,吏部两位侍郎听了恨得直咬牙。
  工部也不是吃干饭的,经历过数次党争之后,工部的底子是最瓷实的,他们平素不开口,一开口能把人气死,不管你怎么辩驳,人家就一句,“反正蔡川廷没资格!”
  泰平帝看着沈炳文黑沉的脸色,心头都乐开了花,好不容易抿住了嘴角,示意荣宝宣旨,内阁擢才向来是皇帝的权力,他看中了黎焕中就得是黎焕中,有些人自以为把持着朝政就能让他低头了,那是妄想!
  沈炳文接旨后不发一言,散朝之后,伫立在太和殿外,遥望着邵赵两家小儿在六部中流窜,逢迎串联。他转头叹了口气,问沈栗,“你入职翰林已有数月,可曾有他们一成架势?”
  “栗儿无能……”
  “不是无能,是没长心,此次邵柏博明显是有备而来,他与黎焕中的根基皆在翰林,筹措这么大的事情不会一点风声都没有,你却丝毫不知,可见平常根本没有用心经营。翰林是储相之所,不是死读书的地方,你不出去走动,难不成等着各方势力送上门吗!”
  沈栗向来少年老成,不假辞色,这会儿却也被叔祖批的面红耳赤、羞愤难当,他也想指点江山、翻云覆雨,可他手上没有任何势力听凭调遣,叔祖远在吏部,根本不知他在翰林遭人排挤的日子有多难熬!
  身后多位重臣在不远处跟着,他们倒是挺理解小沈大人的,想当年他们初入官场那几年,哪个不是摸爬滚打趟过来的,如赵邵二人一般的,大概是娘胎里就通了心窍,生来便是混朝堂的料吧。


第237章 
  黎焕中风光就职,朝上多了位啥都不懂的大菩萨; 这可让吏部上下怄足了怨气。
  内阁三分天下; 首辅党权势最盛; 麾下世家济济; 辐盖六部九卿;顾阁老奋起直追,目前大有取次辅以代的架势;工部礼部两位大人看似明哲保身,实则隐有偏向,他们隔山观虎斗,任由顾椿在前台表演。剩下苏张两位不得志的,好像暂时结成了联盟,落寞沉寂; 勘顾自保。
  借着黎阁老这股东风; 赵秉安火速把湖湘一党的根基移往刑部; 那里高层权位悬空,是亟待填充的大空架。而邵柏博更是眼疾手快,逮着赵秉安留下的空挡就率领旧东宫党往吏部虎扑,这几日在朝上撕咬的极是惨烈。
  京中的老妖精不少; 谁看不出来这里头有猫腻。赵邵两家估计是早就串通好了; 湖湘急撤,邵柏博乘势狙击,俩小兔崽子打了吏部第二遭措手不及。
  黎焕中空占着阁老之位,却无权柄支撑,根本没人把他的话当回事。不得已,他只能在乾清宫力荐爱徒邵柏博入中极殿任职; 陪侍左右。
  泰平帝向来喜欢礼贤下士,不仅照准了老太傅的请求,还予了御前行走的特权,光六月下旬,就下旨宣诏十余次,可说是极为看重了。
  这时候众人才发觉,御前不知不觉添了许多人,旧东宫党逐渐衍变成了保皇党,真宗年间被打压的诸多势力纷纷跳出,都瞄着新帝这块肥肉呢。
  御前两大亲信,赵秉安、邵柏博,年纪虽小,但一个比一个扎手,朝廷里不知有多少老人在他们手里吃过亏!
  七月露头,十三省总督陆续抵京,朝廷上下一时间好生热闹。
  赵怀珏来信,约今日黄昏时分可至府邸,不过,他原是想落脚之后先去烟袋街拜访,但犹豫再三,决定还是再等等。
  因为邵柏博的谏言,蔡川廷的入京没有预想的那般招摇,几位重臣陪同着沈栗一起接的人,进了烟袋街也不过小半个时辰就出来了。
  大家心知肚明,错过了这次推举,日后蔡川廷也就止步于河北了,而沈首辅对这位不争气的大弟子恐怕很难不滋生些怒气。毕竟一步错步步错,这些日子,吏部可谓是损失惨重。
  未时刚过,赵秉安便从乾清宫请辞,泰平帝也知晓赵家叔侄情深,故而大方的批了一日假,让永安侯府阖家团圆。
  临走之前,邵柏博私下里递了个安心的眼神,通政司时刻盯着御史台的一举一动,绝不会给人留下可乘之机。何况,他与赵秉安的暗卫都快把御史台那点地方围成铁桶了,里面少了一片碎纸屑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不怕别有用心的小人作乱……
  即使知道阴谋将至,但该过的日子还是要过下去,赵秉安拱了拱手,将一摊子事务暂且托于妻兄,就赶着出宫了。
  刚过长宿大街,远远的就瞧见府上的一列铁卫打天桥东去,十一那个小东西趴在马上实在是有碍观瞻。
  “胡闹,铁卫岂是随意调动的,赵康,十一又在捣腾什么幺蛾子!”
  赵秉安平素最是偏爱这个隔房兄弟,私下里贴补了他十几个侍卫护身,因为怕府上其余兄弟眼红,故而嘱咐过他平时少带出来招摇。现下可倒好,这京城大丧未过,居然纵马横街,真是不省心的东西!
  赵康望着十一少爷赶去的方向,思索了片刻就俯身回道,“可能是赶着去关府吧,说来关氏一族被夺职下狱,族中女眷皆圈禁大宅,这两三个月过去,府上储存的衣食应该所剩无几了。前几日,有几个禁军校尉跑到咱们府上报信,隐约说是关宅里有人染了重疾,后面的没说清楚就被四房的下人撵走了,十一少爷可能是从哪听到了信儿,赶去探看了。”
  “关家?瞧我忙得,倒把他们给忘了。”
  这一族倒霉蛋,好处没捞着,反被亲家给卖了个干净。
  关家老太爷在世之时与穆朝夫私交甚厚,但那些都是年代久远的往事,后来废康王得势的时候,关家也没有近前攀附,一直算是老实本分。可惜,关玉村鼠目寸光,引狼入室,他舍弃了邵家抛出的橄榄枝,转而与姻亲凌氏结盟。
  凌家踩着关家的肩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