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江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食在江湖-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翻砂的模具在车厢上,化铝炉在地上,所以工作起来,工匠一忽儿上,一忽儿下,冬天的太阳有些偏南,正午时也斜着照来。他的小型鼓风机,是用电瓶的电驱动的。驾驶楼后左边立一很高的木柱,上绑一个比较大的喇叭,现在生意很忙,喇叭就休息。铸锅,时间主要花在化铝上,功夫主要在制砂模上,工匠的模型是一个约80公分的厚壁铁圆桶,上模浅,下模深,两模之间有一销轴相连,工匠先将下模铺满砂,扣上他的标准锅,压实,再合下上模,拿5公分直径的塑管埋入,灌满砂,执一把前端是方,后面是长木柄的夯具,两手平握向下夯砂,夯实,拔起塑管,那是浇铸口,在对面用筷子直径的钢钎插一气孔(这孔供浇铸时排气用)。工匠最专业及优美的姿势,是他掀起了上模,修好浇铸孔,伏身上仰,用一根25公分长,直径约8毫米的紫铜管吹去上模的浮砂动作,他含着铜管吹着气摇头一晃,浮砂尽去。工匠短发直立,红脸庞,浓密的八字胡子有些泛黄,他额上有很深的王字纹,眼睛大,神色沉着自信,像大一号的鲁迅,他的手骨节粗,密布黑的深纹。工匠沉默了一会,告诉我,他姓候,我叫他候师傅,问他从哪里来,他说是邯郸人。邯郸很远呢,他说开车走一天就到了,关于收入呢,一天能铸10只锅,每口锅收加工费10元,铸水壶加工费15元,暗里掐指一算,日收入可有100元呢。但他补充说,每天开销要花三四十元!我问他,这样的铸锅至少能用10年吧?这么厚!候师傅说,至少用20年!
  

在宋庄(2)
说话间,候师傅又去拎起杆秤称铝,来铸锅的人,多半拿来一只穿底的旧锅,几只穿底的水壶,一些易拉罐,铝丝,也有人拿来半只发动机的气缸盖,一截铝门窗的型材,一个电视的铝天线,凡是铝质的废品,都能见到。候师傅要称出多于2•;5公斤,才可以铸一口锅,化铝时,会有些杂质,我看有老大妈用木棍敲击候先生勺起的杂质,看其中是否有纯铝。对于不铸材不够的客户,候师傅从一只大纺织袋里掏出自备的铝锭,银亮的铝锭,型状若窝头。看候师傅铸了两口锅,感觉到饭了,就去边上的饭馆,招牌上有“羊汤大饼”字样,就来个羊汤大饼吧。
  坐在饭馆的大棚里,等着羊汤,等着大饼,抬头看着铸锅人,蓦地想起,这等用铝材铸造的事情,我少时也做得挺多,从工厂里拿回活塞、化油器敲碎化铝,铸军皮带扣。铸模外框是木条钉的,一口砖大小的长方框,上下两个,红砂(铸砂)是到机修厂去装回的,军皮带扣有两种,有五星八一字样的,为正宗,光板的,不正宗,但有五星八一字样的,铸起来的难度高于候师傅铸锅。化铝是个难度,要趁大人上班,才能在自家的煤炉上化,细心的大人会数煤。化铝的容器采用自行车铃铛盖,自行车铃铛盖不拿自己家的,到街上的自行车上摘,所以那时候的人在外停了自行车,锁上车以后,还要旋下铃铛盖和钥匙一起装进口袋里,骑车前再旋上铃铛盖。主要是摘永久和飞鸽牌自行车的铃铛盖,容积够大,但不久就有防盗自行车铃铛面世,有此铃铛的自行车比较好销……假如我也来铸锅,估计不会比候师傅差,想到此不由的“扑哧”一笑,时间呀,岁月呀,我的许多创造冲动啊……而如今,我比较惦着做菜。
  羊汤上来了。京郊及河北一带,称羊汤者,便是羊的杂碎汤,有羊肝、羊肺、羊肚等等,羊杂碎放锅略炒,加水用大铁锅座煤炉上文火长煨,汤白如乳汁,佐了香菜和胡椒粉,鲜爽致极。羊汤上来了,再要一盘炒饼,炒饼是将大饼切丝,佐了绿豆芽、白菜叶和蒜蓉等,绵脆二感,于饥肠辘辘之时,直个是香饼与鲜菜,结结实实的快意吞咽,吃两口再喝口热羊汤,冬天午后的暖阳如同照耀到心里。慢慢儿吃,心想反正出来了,不一定就急急地赶回去写文章,今天拍了上百幅铸锅的照片,可是一个收获,民间的生存,千宗百样,如此铸锅也能活,这可是工业时代最原始的加工业!我的建龙125摆在边上,它是欧Ⅱ排放标准了,还能想什么呢?没有金刚的电话,也不想找其他的朋友问了,难道候师傅的铸锅不是行为艺术?场地上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铝锅摆了一片,一辆高竖着喇叭铁锈斑驳的时风牌三轮农用车,一只冒着红火焰的化铝炉……诸多人在冬天暖融融的太阳下围观,他从容不迫地从砂中翻出一只只银亮的锅,它将煮沸几多人家的庸常岁月?我付了钱,骑上建龙125驶往通州城的方向,太阳已经西斜了。
  

黄豆在黄州
我只觉得黄州是一个奇迹。黄州像出了许多历史名人一样,出过许多美食,附会在苏东坡身上的诸多美食不论,黄州完全可以构成自己独立一个菜系。至于美食方面的民间传说,亦真亦假,即不论相信其有,或相信其无,都可能犯上片面的经验性错误,因为民间的传说总是在不停地修改的,它往往趋向今时,比如说燔谷而食,以今时眼光看,那就是小米爆米花,但原始时代肯定不是这样。带壳的谷子搁在烧滚的石头上烤熟,到有焦香时取而食之,其中或许可以爆起一些米花,然不是专业爆米花,燔谷而食就是燔谷而食。黄州的诸多美食,与黄州的地产、文化和生活方式相关,关键是黄州美食表达在民生之中。
  黄州这个地方现在叫做黄冈,有一种食品可能贯穿黄州人的一生,那就是炒黄豆。炒黄豆对于黄州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呢?黄州人从孩提时开始,一直到老,他们都吃炒黄豆,不论社会地位高下,不论在本乡本土生活一辈子的黄州人,还是在京城身据显位,亦或漂洋过海,生活在现代文明国度,一把炒黄豆仍是他们的最爱。这种喜爱非常奇特,黄州人的独立个性与炒黄豆有关系吗?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黄州人就颇似炒黄豆,每一粒炒黄豆都十分优秀的,圆润饱满,香酥干脆,然彼此没有关联,黄州人也都十分优秀,所有的黄州人集合起来,就如这样一锅炒黄豆,是一锅典型的散豆子,毫无合力而言,这就是黄州虽然出了那么多人材,但黄州自身的发展差强人意,他们在外面的合作也鲜见经典之作。这个推测也许黄州人不以为然,然而提出来可以供黄州人思考。
  现在去访问一些黄州人,他们仍会承认从小就将炒黄豆当零食,装在特别缝制的兜兜里,人长大些就装裤袋里,一粒粒的往嘴里扔,总是一粒粒地往嘴里扔,嚼一口的豆香。在黄州的大街小巷,今时卖炒黄豆和炒豌豆者,随处可见,尤其在老街上比较多,两个干净的旧布袋,装有十斤八斤炒黄豆和炒豌豆,袋口小心地翻卷过来,露出炒得爆有小裂的豆子,旁有一杆小秤,炒黄豆3元一斤,炒豌豆2元5角一斤,炒豌豆比炒黄豆便宜。可以论斤,也可以论两买。
  黄州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从城市边上擦过,声名在外的是黄州赤壁,号称文赤壁,因苏东坡在此写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而闻名,故称文赤壁。黄州这地名改来改去,叫黄冈的时间比较长,现在叫黄冈,全市人口有700万。有趣的是,它下面有一个将军县,还有一个教授县,教授县是蕲春县,因为黄冈中学大名在外,多少掩了蕲春县的光辉。坊间有“无黄不教”之说,就是黄州人在外面当教师的人特别多,每一座大学都有黄州或曰黄冈籍的教授,旧时,那黄州的教授,课间授课,间或从裤兜掏出一粒黄豆扔入口中,速度极快,动作也十分洒脱,嚼着黄豆,课就讲得行云流水,海阔天空,学子们不知先生吃的何物,乃炒黄豆也。
  

五常米香
五常的大米焖出的干饭,与秋天有同感,明澈而柔软,漫溢成熟的芬芳。吃大米饭的历史已经十分久长了,然而吃罢大米饭,想去看一看长大米的地方,只在吃罢五常大米才生发过。
  人生漫长,又觉短暂,尤其是青春时光,仿佛是乘高速列车,一觉醒来,出发的地方已在千里之外。想到那月台上,曾与说笑的人们,悉数已散,没有什么能够挽回,人生就是一条单行线,那轨迹上亦不复有一些印痕,爱过或者恨过,都似季节的呈现或消隐。
  依稀记得,初到北京的时候,我一直思念头南乡的大米,南方大米,颗粒长,瓷白,蒸出的米饭一粒粒的,吞咽时的颗粒感让人十分爽快,东北大米吞咽时的粘滞性尤不能让人接受,北京米市的米,多半由天津和东北大米统治。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一个米店有南方大米,我是在买了盘锦大米以后发现的,随意问了一句米价,比东北大米便宜,我又问是南方大米吗,米店老板说是的,确信之后,心里一阵盗喜,终于有机会吃到可以蒸出膨松的南方的大米饭了。但是,老板又补了一句:别买这大米,这米特糙,我进来卖民工吃的,那边建筑工地的南方民工喜欢吃这个大米。米老板的话,令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站立了一会,思考着怎么买些南方大米回去,老板也似若有所思,末了,我说,别买,咱这东北米好,有米香味儿,糙米吃了嗓子痛。
  我走了,带着些许的遗憾,还有无以名状的惆怅,我的南方的大米饭,我的一粒粒吞咽着的快感,那一刹我感觉自己在对南方背叛。也罢,终究是要面对东北的大米,这些晶莹的米粒,它确实柔韧而芬芳,设若从儿时一直吃它,我一定会喜欢它。然而,依稀又想起在地质队的时候,我曾经的同事和书友刘新诠,有年回老家大连,却是背了十斤大米回去的,据说还分了几家人的。对于米,真是有点乱,像苏童那部小说《米》,米就是生命,就是畅快或者苟活的人生?
  五常是在黑龙江的,那地方,当年哈尔滨的《青年之友》杂志曾邀我去黑龙江虎林打猎,在东北的大雪天,在林海雪原,扬子荣般的穿越林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