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骨- 第39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城,你。。。。。。”赵信指着秦城浑身都在微微颤抖,他拿手指着秦城一时说不出话来。再来的路上,他想象了无数个秦城可能会有的反应,并且对于如何应对秦城的反应心中已经有了腹稿。但是他却怎么都没有料到,秦城竟然直接拿他说事,这让赵信失了主意,“胡说八道,简直是信口雌黄!本王何时喜好过搬弄是非?你休要败坏我人格!”
  秦城摆出不屑一顾的神色,“本将也没打算你会承认。但是你曾今临战叛逃,致使对你有恩的李广将军深陷困境,甚至你与匈奴合兵对其反戈一击,差点儿让李老将军丢了性命,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你还能狡辩不成?”
  “李广何时对我有恩了?”赵信不平道。
  秦城气极反笑,“你这厮,良心真是给狗吃了!你不认我这个大将军就算了,竟然连李老将军都不认?!你还能再无耻一些吗?”
  “。。。。。。”赵信满脸通红,“你胡说!”说着向楼兰王道:“楼兰王,你等休要听秦城满口胡言,他。。。。。。他都是乱说的!”
  赵信本是为了换回自己的形象,但是说这话的时候,才发现众人都拿着一副怀疑和憎恶的目光看着他。
  “。。。。。。”赵信心都凉了。
  秦城表面不动声色,心底却已经笑意盎然。
  自己对赵信实施人身攻击,不仅解除了赵信指控自己陷害楼兰军队带来的困境,甚至还让赵信本人陷入了信任危机。
  如此一来,秦城自己便掌握了主动。
  。。。。。。。。。。。。。。。。。。。。。。。。。。。。。
  第四百二十七章 虽力穷也有大义存
  楼兰军队和匈奴军队的火拼到底是不是秦城设计,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只有秦城自己知晓,便是连西科茶夫,也不见得能够看出多少端倪来。
  让西科茶夫在几日前进入匈奴大营,引诱骨碌都出营追杀秦城这件事,本就只有有限的几个人知晓其中的内情,这几个人都是秦城这边的死忠,自然不会将这件事说出来。而至于当日领路的楼兰官吏,则是被秦城有意放给了匈奴人,让骨碌都顺手给杀了,这不仅让西科茶夫引诱骨碌都这件事再无第二个楼兰人知晓,也让楼兰和匈奴的梁子结得更深了一些。
  但是秦城始料不及的是,楼兰王比自己想象中的要有智慧,他没有因为楼兰大将军和一众官员死在匈奴手下,而生出与匈奴不同戴天的仇恨,果断的倒向大汉。
  就如同今日,一听说匈奴使节并无来问罪的意思,楼兰王毫不犹豫就召见了他们。
  自己的众多大臣死在匈奴手中,楼兰王没有为他们讨回公道,甚至没有想过要给楼兰的民众一个交代,可以说自己没有面子到了极点,也让楼兰国窝囊到了极点。
  但是楼兰王深知自己国家的实力如何,所以他暂时顾不得这么多。没有实力还要求什么面子?能活下去就殊为不易了。这大概就是楼兰这种弱者的想法,面子和尊严都是在能够保命的前提下思考的东西,并且特属于强国。
  因为如此,秦城知晓自己将楼兰拉进与匈奴的战争中这件事不会败露。现在唯一的不确定因素是西科茶夫,若是他抖出了自己去引诱骨碌都的事,那么事情就可能水落石出。不过这样做对西科茶夫没有半点儿好处,而他本身又对匈奴恨之入骨,是亲汉派,秦城相信他不会这样做。
  当然,最重要的,这和他为名为利的人格不符。事情抖露出来之后,他自己也活不了。
  。。。。。。。。。。。。。。。。。。。。。。。。。。。。。。。。。。。。。。。。。。。。。。。。。。。。。
  楼兰朝堂之上,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赵信略微慌乱之后便镇定下来,在从一个将军成为匈奴国内堪比相国的重臣之后,他的心性已是今非昔比。
  身处不利之境,赵信心中念着那位就在不远处注视着自己一举一动的重要人物,想到百里之外的枕戈待旦的大军,赵信知道今日之行自己绝对不能弄得灰头土脸,要不然丢了自己的面子事小,要是丢了匈奴的面子,自己以后在匈奴可就不好混了。
  眼神从秦城身上扫过,赵信很容易就发现了站在秦城身边,位置略微靠后的伊雪儿。
  他微微一笑,走上前两边,向伊雪儿行礼,大声道:“下臣参见公主。”
  楼兰王和楼兰百官看到赵信这个动作,都投来疑惑的目光,落到伊雪儿身上,就更是不解。之前他们只知道伊雪儿是秦城的副使,并不知道伊雪儿曾今的匈奴公主身份。
  伊雪儿身体微微侧开一步,不去受赵信的这一礼,淡然道:“我早已不是匈奴公主,贵使不必如此。”
  “一日为匈奴公主,一生都是匈奴公主。”
  赵信的话很坚定,他用一种理解的语气道:“下臣知道公主如今已是汉人官员,做了汉人的刺史,地位显赫。但是下臣也知道,公主是在河朔战败之后,被迫入的长安。公主为大匈奴鞠躬尽瘁,以至于身陷囹囵,匈奴上下都感佩公主曾今对大匈奴付出的血汗。大单于更是对公主挂念异常,常常费尽心思想要将公主接回草原。臣下虽然人微地卑,但是身为匈奴人,今日姑且代匈奴上下,感谢公主曾今为匈奴做的一切!”
  说罢,庄重的行了一个大礼。
  伊雪儿蹙起眉头,目光不善的看着平白无故向自己发难的赵信,心中已是非常不悦,但是听到赵信方才话中提到伊稚斜对她的挂念,再想到方才看到的那人,伊雪儿心里就有些乱。
  “副使忠义,岂是你这种朝秦暮楚之人能够相比?”一直不曾言语的窦非说话了,赵信话一说完他便知晓了赵信的打算,“你是全军叛汉,品性不堪,公主是战败降汉,虽力穷也有大义之存。”
  赵信闻言却是冷笑,接下来他便说出了将话题引向伊雪儿的目的,“敝臣本就是匈奴人,回归故土为母国尽忠本就是理所应当。公主是匈奴人,现在反而为大汉效力,置母国于不顾,这才是不义。公主既然可以出现在这里,我赵某为何就不能与楼兰王商议国政?”
  赵信的话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击在伊雪儿心中。便是伊雪儿已断了对匈奴的念想,但是被赵信说成是不忠不义之人,也不禁气得浑身微微发抖。
  两国邦交,政…治斗争,向来都是无所不用其极。赵信身处险境,也顾不得许多。
  赵信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秦城眼中却已是杀机爆闪,向前踏出一步,眼睛死死的盯着赵信,一脸阴气逼人,凶神恶煞恍若即将吞噬人头的巨兽,仿佛下一刻就要拔刀向赵信头上砍去。
  赵信神色一凛,在秦城杀人般的眼神和全身瞬间爆发出来的戾气下,忍不住惶恐后退了一步。
  退了一步之后,赵信才从刹那笼罩全身的恐惧中挣脱出来。这让赵信恼羞成怒:这里是楼兰朝堂,难不成秦城还能对自己怎么样不成?
  赵信抬头向秦城看去,想要挽回一点颜面。不过可惜,这时候秦城已经背对着他了。
  “楼兰王,现在你知道这个匈奴使臣的品行是如何卑劣了吧?早先叛国投敌不说,今日说起来还能理直气壮,而对昔日的公主尚能如此不敬,口吐非人之语,还口口声声为大匈奴尽忠,难道楼兰王还指望这人说的话可信?还指望能和这种人签订事关两国命运的盟约?”秦城背对着赵信对楼兰王说道,言语中对赵信的蔑视丝毫不加掩饰。
  说罢,秦城没有理会楼兰王的反应,而是先对伊雪儿投过来一个温暖的眼神。
  触碰到秦城的目光,伊雪儿勉强笑笑,示意自己无碍。
  秦城的话可谓是釜底抽薪,楼兰王不好武断的说什么,但是朝堂上的百官却纷纷说开了,有人甚至站出列,对楼兰王说道:“汉使大将军说的是,国体事大,还请我王三思。”
  百官纷纷称是,议论声充斥着将朝堂。
  赵信脸色苍白,忙解释道:“楼兰王莫要听秦城胡言,中原人狡猾善辩,长于口舌,实则是口蜜腹剑,楼兰王万万不要上当啊!”
  “我看口蜜腹剑的人是你!”有大臣走出来指着赵信骂道,言辞激愤,“你匈奴人先是发大军围我王城一月,后又杀我楼兰大将军和大小官员一十三人,现在竟然还敢来说要与我楼兰结盟,简直是痴人说梦,不当人子!”
  说罢,这个明显属于恶匈奴派的官员还不忘对楼兰王慷慨激昂:“大王,休要听这人信口雌黄!匈奴人不可信,这人的话更不可信!如今楼兰已经与匈奴开战,既然开战,岂能畏畏缩缩?楼兰人虽不及匈奴人多,楼兰国虽不及匈奴大,但是楼兰人有血性,何惧与匈奴一战?”
  有些官员有血性,或是性情使然,或是为了青史留名,常常有大义之举,大抵就是如此。
  这种人往往不顾生死,忠义起来也不计后果。
  这位官员的强硬表态立马引起了众多官员的纷纷呼喝,到后来,朝堂上甚至响起了“誓死与匈奴一战”的大喊声,还颇有气势。当然,大喊“与大汉结盟,共拒匈奴”的也有之。
  大殿里乱糟糟起来,楼兰王坐不住了,他本已是烦到了极点,刚刚看着匈奴使节和汉使斗法自己感觉还挺舒坦的,他甚至还觉得很惬意,看戏的人向来都是如此。但是转眼间自己那些臣子又将事情揽到了自己肩上,生怕楼兰的麻烦不够多似的,这让楼兰王气得只想跳脚骂娘,大骂那些人都是猪脑子。
  “都给本王安静!”楼兰王厉声呵斥道,“吵吵闹闹,成何体统?统统给本王闭嘴,本王自有区处!”
  百官见楼兰王动了真怒,纷纷低头称是。
  朝堂局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秦城乐见其成。赵信则不是如此了,方才楼兰百官在噪杂的时候,有许多对匈奴对他个人的不敬之词,听了让人十分恼火。
  而最为关键的,赵信见现在楼兰朝堂的局势已经不是自己可以控制得了,再耗下去也是徒然。心中更是烦躁。
  真计较起来这还得怪楼兰王,没事儿召见自己的时候把秦城这些人摆在旁边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