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第17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直升机采取贴地和高空飞行,都无济于事。直升机在狂风中奋力前行,有如茫茫沙海中的几叶小舟,随着起流上下翻腾。〃海马〃直升机性能本来就不是太好,这次又在天气炎热的阿拉伯海执勤3个多月,带有盐质的海风,对直升机的部件起了腐蚀作用,同时这些直升机根本没能得到很好的保养,因此,飞行不到1小时,2架直升机相继出现故障,1架迫降于伊朗东南部,另1架紧急返航。剩下6架经过艰难的飞行,终于抵达〃沙漠1号〃地区,与C-130会合了。 
  贝克韦斯铁青着脸,没再继续追问。他心里盘算了一下,6架飞机是完成这次行动最起码的数量了,不能再少了。至少要用4架直升机运〃蓝光〃突击队员和人质,1架运装备器材,另一架作火力支援,连1架剩余的预备力量都没有,只好听天由命吧。〃马上加油,登机!〃贝克韦斯厉声下令。 
  3架C-130加油机开始为直升机加油,〃蓝光〃突击队队员已排好了队,有的已拖着武器、装备爬上了加过油的直升机。有2架飞机已发动起来,旋翼呼呼飞转,声音震耳欲聋。 
  〃上校,又有1架飞机出问题了。〃塞夫特边跑过来边大声地冲贝克韦斯大声地嚷嚷。 
  〃又怎么了?〃贝克韦斯像一只雄狮愤怒气来,头都要气炸了。 
  〃那架飞机主螺旋桨出现裂缝,不能再飞了。〃塞夫特心里也在叫苦。RH-53D型直升机是CH-53运输直升机的改进型,已使用多年,设计航程仅为400公里,一般不适于长途飞行。为执行这次营救任务,海军部强行命令进行改装,增加了副油箱,使其航程增至900~1000公里。这次从〃尼米兹〃号航母到塔巴斯的直线距离就近1000公里,又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超航程长途飞行,导致机体及其部件,特别是螺旋桨过度疲劳。这次实际选择的降落地段沙层又厚又松软,直升机陷得很深,沙堆几乎淹到机肚子了。一下子爬上来这么多突击队的彪形大汉,1架飞机的主螺旋桨终于不堪重负,火花四射,现已出现裂缝,不可能再起飞。 
  贝克韦斯像突然遭了雷击一样,愣了半天才缓过神来。咳!他妈的,真倒霉。先是直升机迟到,后又是碰上一伙过路人,接着又是飞机出现故障,预定的8架直升机一下子只剩下了5架。只有5架直升机是无论如何完不成营救人质任务的。怎么办?路只有一条,打道回府。他心情异常沉重地拿起了送话器。 
  听了贝克韦斯的报告,琼斯将军好半天才开口道:〃上校,能否考虑减掉一些人,分乘5架直升机行动。〃 
  什么?贝克韦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减少一些人,就意味着人员编组要做大的调整,原来3个人的任务要由2个人去完成。空中也将失去火力掩护,这样仓促地变更计划,不仅时间不允许,获胜的把握也太小。人质救不出,再把〃蓝光〃突击队的性命搭进去,那就太不值得了。 
  〃绝对不行,5架直升机根本完不成营救任务。〃贝克韦斯语气非常坚定,此时,对上司的敬畏也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言词颇为不恭,〃如果真要那样做,无疑于把突击队员往火坑里推。〃 
  〃那好吧,我请示总统后再答复你。〃琼斯生气地扔下话筒。 
  5分钟后,〃蓝光〃突击队接到了同意撤回的命令。 
  〃撤!〃贝克韦斯几乎是在吼叫了。 
  飞机轰鸣,大地颤抖,〃沙漠1号〃像开了锅一样,乱作一团的突击队员纷纷爬上飞机,C-130运输机也准备滑行起飞。这时,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正在指挥撤离的上校透过飞扬的尘土,看见1架直升机正摇摇晃晃地拉起,像个醉汉一样扑向刚才为它加油的C-130运输机。〃停住!停住!不能再靠了。〃贝克韦斯打着手势加以制止。但为时已晚,一声巨响,迸出2个巨大的火球,犹如冲天的焰火,直上夜空。贝克韦斯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大力神〃上的5名突击队员和〃海马〃上的3名机组人员转眼被大火吞噬了,另有4人严重烧伤。 
  〃头儿,快撤!不然其他飞机万一被引爆,全都走不了。〃其余的突击队员们抬着4名伤员,推着上校,搭乘5架C-130运输机,仓皇撤出了伊朗。他们除了放弃了4架完好的直升机外,还把与这次行动有关的绝密地图,侦察照片、无线电通信呼号和频率表都丢在了现场。撤退途中,贝克韦斯曾请求琼斯派舰载机摧毁遗留下的直升机和绝密文件。但白宫唯恐事态扩大,拒绝了他的要求。 
  至此,经过长达5个月周密计划和精心准备的〃蓝光行动〃,以失败而告终了。 
  决定中止作战以后,白宫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下一步的消息。下午6点21分,传来了C-130运输机与直升机相撞焚毁的消息,卡特总统的脸〃唰〃地变白了。25日上午1点,美国政府被迫向新闻界宣布这次在伊朗进行的营救行动已告失败,并向国会和盟国通报了有关情况。 
  次日上午7点,面部充满懊丧和痛苦表情的卡特总统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为了营救被伊朗扣留的53名美国人质,我们已进行了极其秘密的营救行动。但由于直升机的技术故障,不得不放弃。营救人员在撤退时,在伊朗边境的沙漠地带,直升机与运输机相撞而造成8人死亡。〃 
  美国这一行动遭到了许多国家和国会的指责,也使美伊关系更加恶化。伊朗学生把人质转移到全国各地关押,从而使美国营救人质的希望彻底破灭。正当美国对人质问题一筹莫展之际,形势发生了转机。7月27日,移居埃及的62岁的前国王巴列维因病去世,伊朗学生扣留人质的一个重要理由已不复存在。 
  两伊战争的爆发,更加快了人质事件的解决。11月2日,伊朗议会通过决议,同意把52名人质交还美国(1980年7月11日因病已释放1名人质)。1981年1月,在阿尔及利亚的调解下,美伊双方终于达成协议。1月20日,1架阿尔及利亚飞机载着获释的52名人质飞离德黑兰,至此,持续了444天之久的人质问题最终获得了解决。                    
巴比伦行动   
——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  
  历史的时针转至1981年,两伊战火愈演愈烈。伊拉克共和国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全力以赴地操纵着战争机器,这场一眼看不到头的战争已使他绞尽了脑汁。然而,他做梦也想不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另一场战争的阴云正悄然向他袭来。 
雄心勃勃的核计划 
  伊拉克与以色列并无边界接壤,伊拉克之所以憎恨以色列,完全是出于共同的阿拉伯意识。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伊拉克派出了2个最精锐的坦克师赴叙利亚参战。在戈兰高地,叙伊联军同以色列装甲部队打得天昏地暗,并一度攻入距以色列本土仅数公里之遥的约旦河阿里桥以东地区。 
  从那以后,两国积怨更深,互把对方视为最危险的敌人。 
  为了抗衡以色列的核军备,伊拉克20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推行本国的核计划。按照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伊拉克最终将建成若干个重水型核反应堆。 
  任何一个稍有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拥有核反应堆,就不难得到装配核武器所需要的放射性原料。 
  为了发展核技术,早在1959年,伊拉克就同苏联人签订了核技术协议。不过,当时采取的行动还是不大的。然而,到了70年代,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伊拉克雄心勃勃的强人萨达姆想使这个盛产石油的国家成为中东居领导地位的阿拉伯国家。他要求法国和意大利这2个伊拉克石油的主要顾客提供先进的核技术,包括1座威力强大的核反应堆和1座能提供制造武器级燃料的钚分离工厂。 
  起初,以色列人对伊拉克发展核技术不屑一顾,认为伊拉克发展核武器纯属天方夜潭。然而,到了1976年,以色列的情报专家开始对伊拉克研究核的意图和能力感到严重不安。此时,伊拉克原子能委员会每年的预算由500万美元猛增至7000万美元;伊拉克同意大利签订了购买〃热室〃的协定,这可使伊拉克获得研制武器级钚的能力。此外,伊拉克还和法国签订了一项合同,规定法国到1981年在巴格达郊外的图瓦伊塔建造1座价值2.75亿美元的奥西拉克研究反应堆。 
  以色列的秘密情报机构摩萨德还获悉:伊拉克的一些代表团在法国、西德、意大利和瑞典进行了核设施考察。一位以色列情报官员说:〃他们在购买数量使人吃惊的核硬件和技术资料。〃 
  伊拉克发展核技术的情报雪片般地飞到以色列总理贝京的办公桌上,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消除伊拉克的核威胁已刻不容缓! 
巴比伦行动计划出笼 
  为了阻止伊拉克发展核武器,以色列首先在外交上展开攻势。驻西欧各国首都的以色列外交官要求那些同伊拉克打交道的国家要谨慎些,然而收效甚微。这些国家根本不买以色列人的帐,依旧我行我素。 
  外交方式失败之后,以色列官员们进行了一场辩论,辩论的主题是是否可以用武力把在巴格达郊外正在建造中的法国反应堆摧毁。但是,当时以色列拥有的最先进的美制F-4〃鬼怪〃式战斗轰炸机航程较短,还不能作远距离的空袭,只好作罢。 
  此计不成,以色列又生一计,派出大批特工人员对与伊拉克核计划有牵连的人进行谋杀,但也未能阻止伊拉克核计划的顺利实施。 
  随着由法国援建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即将竣工运转,萨达姆总统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强硬: 
  〃阿拉伯民族不会永远软弱,他们将在适当的时机,一劳永逸地回击犹太侵略者!〃 
  以色列当然听懂了萨达姆的弦外之音。 
  〃为了以色列的安全和犹太人的生存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