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中国社会大震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44年中国社会大震荡- 第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7人被俘,义兵“坠岩谷死者无算”,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玛瑙山之败”。张献忠撤退途中,于水右坝岔溪、柯家枰、盐井等地连遭明军截击,部队损失惨重,仅率千余骑退入归、巫山中,形势十分危急。但张献忠用重宝贿赂左良玉围而不攻,明朝将领的贪婪帮了他的忙,使他可以从容地向山民采购粮食,收集溃卒,恢复元气,联络其他义军。面对困境,张献忠顽强苦斗,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农民革命领袖,“虽屡败而气益盛”《小腆纪年附考》上册,44页。当时损失较小的罗汝才和过天星部义军试图渡过长江,都被官军阻回。张献忠立马江岸,指挥数量有限的义军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终于打败官军,渡过长江,进入四川开县。    
    张献忠自入四川境起,采取流动作战方针对付官军。他率义军渡南溪,越成都,走汉州、德阳、绵州、剑州、昭化至广元,又走巴州、达州回到开县,兜了一个大圈子而把官军远远抛在后边。督师杨嗣昌至重庆,下令赦免罗汝才罪,投降即可授官,“惟献忠不赦,擒斩者赉万金,爵侯”。张献忠针锋相对地让义军到处写下“有斩督师献者,赉白金三钱”的告示,充分表现了粪土王侯的豪迈气概。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义军在开县附近的黄陵城大败总兵猛如虎部官军,张献忠亲率轻骑,一昼夜疾驰300里,于途中杀掉督师杨嗣昌的使者,然后利用督师的军符“伪为差官,夜入襄阳城”费密:《荒书》,15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俘虏了襄王朱翊铭,取得了自明末农民起义以来首次活捉藩王的重大胜利。张献忠见到朱翊铭,递给他一杯酒说:“吾欲断杨嗣昌头,而嗣昌远在蜀,今当借王头,使嗣昌以陷藩伏法。王其努力,尽此一杯酒。”因而把襄王捆绑起来,杀掉。《明史纪事本末?张献忠之乱》,卷77,335页。杨嗣昌听说襄王被张献忠义军处死,吓得心惊肉跳,上疏崇祯帝请求死罪;他追赶到沙市,又传来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的消息,忧惧交加,自知难逃极刑,遂绝食而死。《明史?杨嗣昌传》,卷252。    
    张、李决裂。张献忠破襄阳杀朱翊铭后,声势远在李自成之上,罗汝才主动联络他共同攻下光州、商城、罗山、息县、信阳、固始,接连不断的胜利,使张献忠骄傲起来。崇祯十四年(1641年)秋,左良玉率官军于信阳击败张献忠,义军几万人投降,张献忠腿部受伤,幸好天降大雨,才摆脱了官军的追击,身边只剩下几十人相随。这时李自成所率义军自攻陷洛阳以来,已经发展成几十万的大军,包括罗汝才在内的许多支义军都加入了李自成的军队。张献忠也去投奔李自成,李自成虽没有拒绝,但表示只能按一般将领予以对待,张献忠久经战阵,声名很早就在李自成之上,遭到这般冷遇实质是两人多年积怨的结果。早在崇祯八年(1635年)高迎祥和张献忠共同攻下明中都凤阳时,李自成曾向张献忠索要善于吹奏的皇陵小太监,张献忠没有答应,李自成非常生气。崇祯十一年(1638年)六月,张献忠投降,屯兵谷城,李自成为洪承畴击败,部众走散殆尽,他带亲信百余人往依张献忠,张献忠不予接纳,还企图加害他,“自成独骑驴,日行六百里,走商、洛,至淅川老回回(即马守应)营,卧病数月”《流寇志》,卷3,51页。现在张献忠自己送上门来,自讨羞辱,李自成也想杀掉他,只是在罗汝才的劝阻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罗汝才私下送给张献忠500人马,叫他尽快离开是非之地,张献忠转向湖北东部发展,从此两大农民军领袖彻底决裂。    
    从张献忠和李自成的恩恩怨怨来看,很难辨明谁是谁非,却说明了他们两人都是极端狭隘的利己主义者。小农意识长期造成的目光短浅和对他人的妒忌心理,使张献忠和李自成几次失去统一的机会,并且使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两个农民军领袖越走越远。以后他们两人都各自称帝建国,在清军入关之后仍然未能摈弃前嫌,联合抗清,终被清政权各个击破。    
    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于湖北地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他挥军攻下舒城、六安、无为、庐州,于夹山一役击败总兵黄得功、刘良佐军,大兴水师,做渡江准备,引起江南地主官僚的一片恐慌。崇祯帝下令逮捕凤阳总督高斗先和安庆巡抚郑二阳,起用马士英任凤阳总督,指挥黄得功、刘良佐在潜山打败张献忠,才解除江南的警报。次年,张献忠趁李自成大败左良玉之势,先攻破汉阳,而后挥师渡长江,占领长江中游重镇武昌,活捉楚王朱华奎,尽取楚王宫中金银,“辇载数百车不尽”《流寇志》,卷7,112页。,并把这个唯知搜刮民脂民膏的藩王装进笼子沉入长江。张献忠在武汉初步建立了政权机构,铸西王之宝,设尚书、都督、巡抚等官,开科取士,发仓粮济民,以武昌为天授府,直接控制了武昌周围的21个州县。    
    张献忠占据武昌,不料招致李自成的嫉恨,他派人以贺喜的名义到武昌,对张献忠说:“老回回(马守应)已降,曹(罗汝才)、革(贺一龙)、左(贺锦)皆被杀,行将及汝矣。”且公然张榜宣传,“有能擒献忠以献者,赏千金”《明史纪事本末?张献忠之乱》,卷77,336页。张献忠自知不敌李自成,只好放弃武昌,率军进入湖南以避其锋。义军渡过洞庭湖,攻克长沙,转向东部连破江西吉安、袁州、建昌、抚州、永新、安福、万载、南平等府州县。这时李自成打败陕西孙传庭部官军进入西安,灭亡明王朝指日可待。张献忠的部下提出夺取江南建立国家的设想,但他经过反复权衡,认为武昌地区的明总兵左良玉部仍很强大,决定避实就虚,向明朝统治较为薄弱的四川进军,凭借天府之国的雄厚人力物力称雄天下。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张献忠率军攻下四川夔州,至万县为江水上涨所阻,乘便休息,屯兵三月,而昏庸的明官不为备,使张献忠顺利攻下涪州,兵临重庆。重庆下游的铜锣峡为军队必经之地,四川巡抚陈士奇设重兵把守。张献忠从涪州发兵,命大部队乘船溯江而上,摆出攻打铜锣峡的态势,而他自己率一支部队走山路,疾驰50里破江津县,缴获船只,顺流而下攻占浮图关,据有铜锣峡上游险要,而使驻在铜锣峡的官军处于上下夹击的境地,不击自溃,轻而易举地拿下山城重庆,将巡抚陈士奇等处死。    
    八月初五,张献忠分兵两路,骑兵从资阳出发,水军从洪雅、新津出发,包围了成都。在成都的蜀王朱至澍企图弃城逃跑,巡按刘之勃劝他出钱招募壮士守城,被拒绝。及至义军围城,朱至澍死到临头,方肯拿出钱来,但大势已去,没有人愿意替他卖命了。八月初九,义军以火攻入成都,蜀王无路可逃,只好同王妃双双投井自杀了。《荒书》,155页。    
    十一月初六,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荒书》记载11月15日张献忠“僭位”,与此异,此依《明史?张献忠传》。,以成都为西京。大西政权中央设左右丞相、六部尚书,地方设有巡抚、道、知府、知县等官。张献忠以养子孙可望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刘文秀为抚南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王尚礼为中军府都督,白文选为前军府都督,王自奇为后军府都督。张献忠和这些将领组成大西政权的核心集团。


风云人物苦斗四川的张献忠(3)

    大西政权建立时,清军已经入关,李自成退入陕西,江南明朝官员拥立福王朱由崧称帝南京,建立弘光政权。在这四种政治力量中,弘光政权推行“款清灭寇”政策,试图和清朝一起剿杀农民军。客观形势要求李自成和张献忠不计前嫌,重归于好,共同抵抗他们的对手。李自成趁大西军攻占重庆、成都之机,派部将马科占领川北重镇保宁。这本来对张献忠的胜利是一个有力的支援,而张献忠竟出动大批军队赶走大顺军,夺取保宁,从而失去了携手抗清的最后机会。    
    清顺治二年(1645年)春,大西政权处境开始恶化。在南京弘光政权的策动下,四川的明朝官员到处发动叛乱。特别是弘光政权以大学士王应熊督师川、湖,他进入遵义后,形势愈发严峻。王应熊网罗在四川的原明旧将溃兵,起甘良臣为总统,侯天锡、屠龙为副,会集参将杨展、游击马应试、余朝宗所携溃卒三万人,重占叙州。副将曾英打败义军刘廷举,刘廷举放弃重庆,求救张献忠,张献忠命刘文秀水陆并进,又被明将李占春、于大海夹击所败。明天全六番招讨使杨之明、宗室朱奉、举人郑延爵,黎州宣慰司马京、马亭兄弟,土千户李华宇、指挥丁应选、守备杨起奉等起兵攻占黎州、雅州,“时四方兵大起,揭竿纠集,取贼所置守牧令判,或刺于庭,或投之水火,一时殆尽”《小腆纪年附考》上册,350页。    
    张献忠为了平定四川各地的叛乱,错误地采取滥杀政策,殃及无辜,因而失掉了人心。关于张献忠在四川屠杀的情况,史书记载甚多,如《明史?张献忠传》称:    
    诡开科取士,集于青羊官,尽杀之,笔墨成丘冢。坑成都民于中园。杀各卫籍军九十八万。又遣四将军分屠各府县,名草杀。伪官朝会拜伏,呼獒数十下殿,獒所嗅者,引出斩之,名天杀。又创生剥皮法,皮未去而先绝者,刑者抵死。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伪都督张君用、王明等数十人,皆坐杀人少,剥皮死,并屠其家。胁川中士大夫使受伪职,叙州布政使尹伸、广元给事中吴宇英不屈死。诸受职者,后寻亦皆见杀。其惨虐无人理,不可胜纪。    
    上述记载比比皆是,仅就“杀男女六万万”而言,被诸书转抄,其夸大不实之词,于此可知。当时全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