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有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有木兮木有枝- 第5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权登时苍白了面色,回转马头,再看向燕王朱棣。

还未多言,只听外城内一阵骚动,传出一声又一声杀戮砍伐之音,此起彼伏,震天而响。兄弟二人于马上,俱巍然不动。但,都对声音的出处,了如指掌。

这是燕军以及刚降服的朵颜三卫人等,在与城内的朝廷守将激战。

不过两柱香的工夫,即有将士来报,城内守将都指挥房宽被俘,先前被他设计陷于狱中的卜万被杀,都指挥朱鉴死于混战之中,宁王府内长史石撰不降也被杀。

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整座大宁城,就已变为他朱棣的囊中之物。

虽是冬日,冷汗终是自其中一人身上涔涔而下,朱权看着自个面前的兄长,后者,则含笑望着他,眸光炯炯。

朱棣再看一眼面前人的神色,忽地放声大笑,座下铁骑引项长嘶,在原地踏了数步。

这几日,他假意在王府吃喝闲混,张玉等人,则一早按着他的布置,着人换了服饰混入城内,用重金收买了朵颜三卫。其实,也并非全系金子之力,他与这三卫中诸多将领自北征时就相识,此番,闻听他前来,不消深劝,竟逐一归附,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得了朵颜三卫,为了再得大宁,他佯装悲恸,将朱权只身诓出城外,再趁其不备,挟持了他。封王被擒,何惧城不得?所余守将虽众,已不为惧。

他一勒缰绳,于马上笑道:“十七弟,尔的朵颜三卫,四哥自是不会白取了去,你我兄弟同心,天下间,还有何未竟之事?!”

他当着整个燕军大营,许多话,自是不能言明。是,他要的,正是这大明朝万里疆土,而非像他所明言的,仅斩了朱允炆身边几个“佞臣”就作罢。但,他相信,他的十七弟虽不及他“善谋”,此一句之深意,定然已心领神会。

果然,朱权并不答,只默然看着对面马上之人。

不过一件家常的夹袍,因着风餐露宿,一副惊世的俊颜之上,已有了少许风霜之色,看之,却愈发显得霸气天纵。一双明眸,虽染了笑意,更带了犀利的机光,所及之处,令寻常人根本不敢久接。

作者题外话:本文中,所有日历,均采用阴历,基本援引史实。

第五卷 鼙鼓 第三章 他时未知意

建文元年,十月初十。宁王被迫而反。

燕王下令安抚大宁城内军民,并命人搜出松亭关守将陈亨的家奴,遣其前去松亭关报告城内情况。(注:前文提到,陈亨乃燕王旧部)

松亭关守将刘杰、陈亨闻听大宁之变,果然带兵前来援救。行至半途,即遇见燕王所遣线报,听说城内家属平安无事,陈亨便起了异心。与营州中护卫指挥徐理、右护卫指挥陈文人等,于是夜二更,趁军士们熟睡,带兵攻破了刘杰的营地。刘杰仅以单骑逃往广宁,后走海路奔还京师。陈亨,遂带领松亭关的兵马,一并降附了燕王。

然,李景隆听闻燕王往征大宁,果真领军来攻北平。

行至卢沟桥,见四下如入无人之境,李九江不免大笑,用手中长鞭击打马毡道:“不守卢沟桥,吾知其无能矣!”

遂,率五十万大军,迫近城下。

'TXT小说: 87book'遣十万人,分别在九门外环筑堡垒围城。同时,再遣将士十万,攻打北平以东的门户通州。通州,位于北平城正东六十里,如果朱棣从大宁还师,必经通州。

'小'为防有异,李景隆更在通州至北平之间的郑村坝,布阵三十万人,连结九营,亲自督军迎击燕军。

'说'已经连续五日,北平城内,危如累卵,人人自危。

'网'他走的时候,仅留下不到万人的守军。此刻,她虽身居僻静的宫城内,耳畔,却仿似可以听见城下的杀伐征讨之音。

一声一声,振聋发聩,催人魂魄。

弃城之险,他并非不曾事先料及,为了能险胜,他特意留下自己的军师道衍和老将顾成。道衍自是不消多说,顾成,虽为洪武年间的老将,身经百战,骁勇异常,但却是真定之役新降的敌将。初降之人,他非但不疑,反授予重任,命其率不足万人为他守护根本。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燕王之胸襟,实令人叹服。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顾成如无二心,则必当肝脑涂地,以忠其事。

天寒地冻,守军在飒飒寒风中已日夜坚守了多日,一次又一次,逼退了李景隆军多达十万人的强攻。敌我双方,皆死伤无数,尸首累累,可以垒城。

道衍毕竟老谋,命人于夜间不停往城池之下灌水,一桶接一桶,盈夜不息。果不其然,及至天明,整座北平城宛如一座冰城,城墙之外,皆覆了一层坚冰。

官军,根本无法在其上再搭云梯。

登城不得,李景隆岂会就此罢休?遂命其麾下诸将,向九门内发动了更猛烈的强攻,火炮声,厮杀声,彻夜不止。

她独坐于殿内,远远看见云萝宫人疾步而入,那一张容长脸上,也和宫内其他诸人一般,苍白得毫无血色。

她扶着座椅,缓缓立起。

云萝看一眼她身后的灵儿等宫人,轻声道:“你们先下去吧。”

灵儿等闻言,赶紧躬身蹑足退出殿外。

见众人都散了,云萝这才欠身施礼,低低道:“奴婢让人问了,方才是敌将瞿能率一千骑兵强取张掖门,差一点……就城破了。”

她身子晃一晃,默立良久,始绽开一抹淡淡的笑颜。

轻轻移步,一面向殿外走,一面低道:“去找林士奇来。”话音未落,人,已出了殿外。

积雪,尚未消融,天色,更是阴沉得狠,重重的阴霾,压得人几要喘不过气。

云萝为她披上重裘,却不敢问她想去往何处。约莫走了一炷香工夫,前面,已经隐约看见兴圣宫的正门。

她提起裙裾,缓步登上玉石长阶,立于朱门前候着。林士奇不到,这些守门的宫人自是不会为她开门。

不过片刻,就见林士奇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朝前一大步,躬身施礼道:“属下,见过秦主子。”

她和颜道:“我想见见徐王妃,劳烦你让他们开门。”

林士奇抬起黑面,沉默了片刻,才道:“秦主子莫非忘了,燕王有令,没有他的谕令,任何人不得见徐王妃?”

罗敷低头望着玉阶下的王府总管,轻声道:“可是,燕王也有谕,若他不在,请林总管依着我的意思权宜。”

那一封书信,是他亲笔所写,于白沟河大营内亲手交给马三保,命其转交林士奇,也是应她当日所求。

林士奇并不为所动,坦然辩道:“是,王爷是交代过,但,王爷并未说秦主子可以僭越行事。”

云萝在旁,面色愈发苍白,她自跟随眼前人,从未见她如此和府内人多言一句。她虽不懂她此时求见徐王妃的深意,但,依着她对她的了解,怕也是为了燕王。

她同她一样,心内,从来只有这一桩执念。

只听秦氏和声接道:“林总管,今日,我既然来了,必是要亲见徐王妃才会走。”

林士奇低头听了,耳畔的寒风,似愈发紧了几分,他有些心悸,却不能表露。眼前人在燕王心目中的分量,他先前是领略过几分,如果叫他拦在门外冻坏了,后果同样堪虞。

他抬起锐目,与其目接,那一双清澈的杏目内,只有柔意。

他叹一口气,低道:“属下,遵命便是。”

她听了,旋即便笑了,那笑容,直看得林士奇心内一荡,忙垂下眼眉,不敢再逾越。

罗敷不动声色地于袖内握住云萝的手臂,随着天寒,她的身子愈发虚弱,方才在这冰天雪地里冻了这许久,此刻,已经撑不住。

门前的宫人既得了令,赶紧躬身打开门扉,只听“吱呀”一声,两扇巨大的朱漆大门即在她面前洞开。

这是她第一次来此处,但,燕王的狠戾,别人没见过,她岂会不深谙。这一处冷宫,已经拘了徐氏有将近半载之久。

自有宫人在前为她们引路,她紧紧扶着云萝的臂膀,强支着,不让自己的足下露出虚浮之状。

云茉宫人老远立于廊下,冷面看着她们走近,及至跟前,才勉强屈膝行礼。

她却换了笑颜,轻道:“劳烦云茉宫人前去通传,就说罗敷求见徐王妃。”如此有礼,浑然不似一个主子在与奴婢发话。

云茉看一眼她身后的云萝宫人,不情愿地接道:“徐王妃在偏殿内,她刚说了,她只见秦主子一人。”

她并不恼,转身再向云萝道:“你在此处,稍等我片刻。”遂,提着裙裾,跟在云茉身后,踽踽行至殿内。

目之所及,不过仅有几件必不可少的家具,寥落之极。只是炭火倒也燃得极旺,叫这殿内平白添了几许春之暖意。

云茉在前为她撩起帷幔,那一个熟悉的身影,即现于她眼前。

身量,要比她高出些许,一袭素色的软裘,发髻之上,连一个钗环也无。原本略显丰^腴的面庞,此时,也清减了许多,越发觉出俏丽。

她望着她,她也望着她,四下无声。

罗敷回转身,好生再向云茉宫人道:“我与徐王妃有些话说,宫人能在外面候着么?”

云茉看一眼徐氏,后者朝她默然点头,云茉不敢有违,低头躬身退下,退至外室。

尽管久居冷宫,徐氏的面上,却不见一丝伤意,那一份雍和气度,依旧落落而出。

她看了,眼中,忍不住露出一丝艳羡,柔声道:“罗敷,见过徐王妃。”话音未落,已欠身施了一礼。

徐氏默立片刻,才嗤笑道:“妹妹,不恨我?”

此刻,她身上的裘袍已除,衣袖之下,是深可入骨的累累伤痕。她掩了衣袖,只一笑道:“罗敷懂得王妃的心意。”

徐氏端详她半日,见她不似诳语,遂,垂下脖颈,黯然一笑。低道:“怪不得他那么怜惜你,你原是值得之人。”

她心内一痛,缓缓摇一摇头道:“王妃,莫非忘了,罗敷当初为什么要赴死?实因……罗敷,远非值得之人。”

“妹妹的口疾竟好了?”

她不答,只略略颔一颔首,一眨不眨地望着眼前人。她与她的眉目,竟果真相类么?

徐氏叹一口气,强笑道:“你大难不死,又能再回到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